SCI攻略大全:从写作到投稿,从结果到见刊
“做一百台手术不如发一篇论文”听起来似乎是个笑话,但确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医生们的无奈和心酸。医生们超长时间工作,全天候为医院和病人工作。上班已经让医生们累到崩溃,更别说加班加点搞科研,写论文了。论文导向,在医学界不算是一个新话题,却是一个至今尚未解决的大问题。相信很多医生朋友或生信小白们在阅读我们文章的同时,已经有了不错的科研思路,甚至已经做出一些有趣的科研成果,却无奈于没有文章写作思路,不会写结果,不会投稿等诸多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自己的第一篇SCI论文。今天小编想和大家分享的便是从写作到投稿,从结果到见刊的全过程。
一. 写作的格式和技巧
SCI医学英文写作的格式和技巧在论文发表过程中发挥很大作用。小编认为要想写好SCI医学英语论文,必须要在做好充足写作准备的同时,确定完整流畅的论文结构。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课题确定之初,收集,阅读,整理相关高水平文献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决定课题成败的关键一步。坚持每周至少泛读3篇和精读1篇最新的高水平SCI论文,这不论是对我们的课题确定,创新性提升,还是论文写作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泛读】:对于与我们课题部分相关,并且影响因子较低的文章采用泛读。在泛读过程中,我们需要提取研究方向;掌握常用研究方法;掌握模型性能评价方法;总结目前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精读】:对于三高的(高度相关,高影响因子,创新性高)文章,我们要重点精读,需要重点关注结果部分和讨论部分,反复研读,注意作者写作的表达方式,词语的使用技巧,以及英文写作时的动词时态;对相关句子,段落进行摘抄,解析,并记录在单独的文件下,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分类和使用。
2.围绕研究主题,构思论文布局结构
写一篇好的论文,就像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故事讲的好不好,流畅不流畅对论文质量异常重要。论文要想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是论文的主题。主题是作者学术观点,学术见解的体现,更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因此,作者在写作前要围绕主体展开构思,按照逻辑关系编写构思,以保证论文内容连贯,结构完整。同时,多做读者心理分析,思考如何构思才能使文章更吸引读者目光,更便于读者阅读学习。在整体规划时,我们可以借鉴剑桥大学爱席比教授提出的概念图方法:先把文章大框写好,从整体考虑文章结构,分类整理,随时记录出现的新想法。
医学英语论文写作有自己的规则和格式,不同杂志往往有其特殊规定。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大多包括Title、Abstract、key words,Introduc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Results、Discussion、Conclusion、Acknowledgement和References等部分。我们可以在完成上述内容写作的前提下,根据投稿杂志对于顺序,字数等要求进行微调即可。英文写作不过关是很多同学面临的问题之一,小编连六级都将将踩线过的人也可以靠摘抄和模仿写出还可以的文章。把相关文献中好的句号摘录出来,进行逐字替换,改动。
【Title】:一般采用名词词组或名词短语的形式,以保证标题简单、明了,醒目。研究者可以通过标题及时获取研究对象,内容以及创新点等关键信息。标题是一篇文章的“门面”,它往往决定着编辑/审稿人是否有兴趣进一步阅读你的摘要乃至全文。
【Abstract】:是正文的浓缩,我们需要以最简洁的文字点名研究目的,方法,结果,意义和创新点,以展示全文的主要内容。摘要应格外注意语言规范。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英文水平非常一般的同学而言,更要保持句子结构简单、严谨,表达准确,尽量使用简单句。摘要一般包含研究背景(切记不要长篇大论,简单介绍即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研究意义。一般由100~250个英文单词组成。
【key words】:论文主题的浓缩,一般由3-8个关键词组成,帮助读者判断论文的主题、研究方向、方法等。尽量避免使用自定义缩略词。
【Introduction】:引言需要层层递进,由研究背景提出问题,阐明研究必要性以及现阶段研究困难,从而引出本文研究目的,同时简单点明全文结构,突出创新性和应用前景。字数不要过长,两三百字左右即可。
【Materials and Methods】:主要介绍实验步骤和流程。根据作者描述的有关方法、步骤可以将研究进行重复。方法要与“结果”部分一一对应,已成熟建立的方法可在引用基础上简要描述,但创新方法要写清技术原理,公式推导形成等细节,以便读者后续使用重复,以及该方法的进一步推广。
【Results】:论文的最核心部分,需要直接、客观描述实验结果,并分析结果产生原因,与其他方法结果的比较,以及某结果导致的结论等。但注意不可过度描述,延申推测,要紧扣结果进行解读,也不要故意隐瞒或遗漏某些重要结果。同时,在结果部分也不可过度引用别人的文章,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尽量以简单的文字,美观恰当的图片,表格来对结果进行展示。一般杂志限制图片数目为6~8个,所以要坚持以最少的图和表来提供最多的信息。其余图片可在补充材料中进行展示。基于AI等图像处理工具,对图片进行排版,汇总展示是非常必要的。不同杂志所需图片格式不同,因此切记保留好原始图片AI/PDF格式,以供后续修改使用。展示的结果应紧扣研究目的或假设,选用的图、表、统计方法要正确,整体的逻辑顺序要恰当。由于篇幅部分,不重要的结果可在文章中一笔带过,在补充材料中进行详细阐述。
【Discussion】:是比较难写的一个部分,在这里要对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论述,阐明研究程度,探讨实际意义,参考价值和使用前景,并从多个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系统阐述结果形成原因。
【Conclusion】:研究课题进行的总体性讨论,对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成果及其普遍性进行概括总结,阐明研究价值,并对以后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以在本部分提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本论文尚难以解决的问题,对研究的前景,后续工作和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提出建议。
【Acknowledgement】:表明研究的基金来源,标注清楚基金号码(GrantNumber),千万千万不要写错,要不然你会遭受来自老板狂风暴雨般的攻击。还可以在这一步对参与人员(没有列在作者中的研究人员)和单位表示感谢。
【References】:参考文献和引用一定要规范,严格按照杂志要求进行格式要统一,注意人名拼写准确,必须引用阅读过的重要的、最新的文献。并且参考文献一定要直接引用,而不是间接引用。
【Coverletter】:SCI论文投稿时需要递交一封Coverletter,简要描述文章内容,阐明文章创新点,以便于主编对投稿的论文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另外,一定要申明没有一稿多投,没有利益冲突等。
二. SCI期刊的选择
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是所有SCI写作新手面临的一大困惑之一。小编的经验是在自己阅读过或者引用过的相关文章中寻找投稿杂志,划定一个较大的范围。在范围内文章的基础上,尽可能搜集目标杂志的相关信息,了解刊物的实时影响因子以及影响因子走势,分区,投稿须知(authors’guidelines)、办刊宗旨、杂志研究领域和偏好、出版形式,审稿周期,投稿费用,是否被列入预警名单等,并列出统计信息表格。在表格的基础上对杂志进行筛选,从而划定一个较小的范围。基于影响因子降序,对这些文章进行排列,从高到低进行投稿。第一个不中,那就再投第二个,千万不要同时投稿多家杂志,切记切记!!!为提高投稿效率,在投稿之前可以拿自己的文章和目标杂志中的文章进行比较,对照下格式,要求等。同时要善于学习,学习别人好的东西,看看能不能加到自己文章里。一定要在准备投稿前确认研究领域是否与自己研究契合,如果把一个癌症免疫相关的文章,投稿到微生物组去,那就真的是大无语了。嘿,是谁干过这么缺心眼的事?哦,原来是小编自己啊,那没事了。
三. SCI投稿
1. 注册
现在多数SCI杂志都是网上投稿,一般直接查找杂志名字便可获取网站地址。小编以自己的血泪教训告诉你千万不要用百度浏览器,千万不要用百度浏览器,千万不要用百度浏览器。想当年,小编第一次投稿的时候,那是一个心情激动,心火飞扬,点进去就是注册并投稿。。。然而,大无语的是在老板确认完生成的手稿pdf,我点击提交之后,小编发现我居然投错杂志了。“天哪我完了,我要被老板暗杀了”,毫无夸张,那是我的第一想法。投错的那个杂志才1分,如果真的开始审稿,即使老板不说,我自己估计也是分分钟“剖腹自尽”的节奏了。。。但咋说呢,傻人有傻福,小编还同时还犯了其他错误,编辑给我把提交打回了哈哈哈哈哈。这才逃过一劫,幸免于难。
2. 投稿
下面,小编将以oncogenesis为例,简单介绍投稿流程。
登入页面长这样,直接点击Submit Manuscript就可以。
点进去之后是投稿须知,我们需要仔细阅读相关规则,以满足杂志要求。
滑到最后是选择文章类型,一般的文章类型选择article就可以。
接下来就是上传文件以及提供文件描述,包括手稿,coverletter,图片表格等信息。可以对上传文件进行替换和删除。
第二步是提供手稿信息,包括标题,摘要,作者,建议审稿人等信息。手稿中作者,标题等信息一定要和这里上传的信息保持一致,要不然可是会被打回的哦。
第三步是验证上传手稿以及信息是否正确,并生成一个包含手稿,作者,图片等诸多内容的pdf文档,以供我们检查。
在检查无误后就可以正式提交啦。
3. 等待审稿结果及相关处理
投稿之后,一般会有以下流程。
(1)Submitted to Journal刚提交的状态
(2)Manuscript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到编辑手里,投稿成功
(3)With editor到主编那,等待主编分派编辑。
(4)主编可能会 A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指派责任编辑),也可能Editor assigned(把你的文章分给一个编辑处理)。更有可能,直接 Declined Invitation (婉拒)。
(5)若有幸没被直接拒绝的话,也有可能没过多久就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一般就是文章比较差,被拒了)。若文章说得过去,还比较对编辑胃口的话,就 Reviewer invited,邀请专家审稿了。
(6)接下来就是漫长的Under review,当审稿人不想审就会婉拒,文章会重新回到editor手里,循环往复。尽量不要给编辑写信催稿,除非你等不及(比如我),一篇文章投了5个月,还是在under review和with editor间反复横跳,无奈之下写了催稿信,然后就没有然后啦。小编的亲身经验告诉我,催稿信可能不仅没啥大用,还可能会让编辑心生厌烦,直接拒稿。
(7)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审稿人的意见已上传,审稿结束,等待编辑决定。
(8)wating Recommendation评估审稿人的意见,随后你将收到编辑给你的decision。
(9)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小修或者大修,具体怎么改就看审稿人意见了,但切记谦虚谨慎,不能顶撞审稿人。顶撞可能就没凉的也凉凉了。还要记好返稿时间,不要拖延,及时返稿。
(10)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重新上传回杂志,继续审稿。
(11)Accepted,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不得吃点好的庆祝下吗!!!
(12)在文章接受后,还包括签署版权协议,校对样稿,缴费,排版等过程。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细数下来,马虎的小编第一次投稿时候还真的踩了不少雷,投稿杂志领域选择错误,投错杂志,手稿内作者和投稿页面上传信息不一致,不等boss确认是否准确无误就直接提交,上传图片不够清楚等等等。现在想一想小编真是太粗心大意,盲目自信了,但凡能在投稿前多咨询下师兄师姐,甚至是多点细心和耐心都不会犯这么多错误。但吃一堑长一智吗,也希望各位小伙伴能以我为戒,顺利完成自己的第一次论文写作,投稿哦。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我们下次再见啦~